《三国演义》中,陈宫被曹操俘获的时候,陈宫为什么只一心求死?

作者:admin 时间:2024-01-12 阅读数:65人阅读
来自网友:张生全精彩历史的回答

陈宫是历史上一个被严重高估的人。

陈宫获得后世高度赞扬,是因为他的气节。不管是在《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陈宫离开曹操的原因,都是因为曹操随便杀人。“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正是因为瞧不上曹操的人品,所以陈宫离开了曹操,投奔吕布。后来,曹操大破吕布,抓到陈宫后,虽然曹操一再表示要把陈宫留下来,要重用陈宫,可陈宫是一心赴死。最后曹操虽然杀了陈宫,可是把他老婆和儿子当亲人一样养了起来。

(戏曲中的陈宫)

陈宫就这样,用自己决然赴死的行为,保全了气节,让自己千古扬名。

不过,我在对史料进行详细的研究以后,我感觉陈宫所谓的“气节”,是有问题的。他实在不配在历史上有那么好的名声。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三国志》中有一段记载。建安元年,吕布的部将郝萌在晚上造反。吕布慌乱之间,跑到他另一个部将高顺那里。高顺问吕布是谁在造反?吕布说不知道。高顺又问他,造反的人是哪里的口音?吕布说是河内人的口音。于是高顺便猜到造反的人是郝萌,连夜带兵去对郝萌追杀了一阵。后来,郝萌的部将曹性反正,砍掉了郝萌的一只手臂。高顺趁机砍下郝萌的脑袋,平息了这一场动乱。

回来以后,吕布问曹性郝萌为啥要造反?曹性说是被袁术策反的。吕布又问谁还参与了造反的谋划?曹性说是陈宫。当时陈宫就坐在吕布身边,曹性一说,陈宫的脸一下就红到了耳根。不过吕布这人从来不是一个清醒的人,曹性虽然告陈宫谋反,但他却认为陈宫是大将军,对他不予追究。

(吕布)

这一段历史非常奇怪,在整个陈宫的人生经历中,完全是一段不协和音程。不过,我反而认为,这一段历史,正是揭开陈宫性格及人品的钥匙。

陈宫是吕布的大将,又是吕布的首席谋士,他为什么却联合部将造吕布的反呢?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贪图袁术的好处,二是想干掉吕布自己做大。袁术能给他啥好处呢?除了钱财外,当时袁术正在谋划着当皇帝,我认为,这个好处很有可能是袁术向陈宫许诺了一个大官。

有人可能会说,万一陈宫是觉得吕布不像个好领导,干脆把他推翻呢?但问题是,郝萌谋反事件发生后,他还一直呆在吕布那里,直到后来被曹操抓到为止,不像是他瞧不起吕布这个领导的样子。

咱们回过头来,再看陈宫为什么会离开曹操。

那时候曹操刚刚起义不久。当时兖州刺史被黄巾军杀害,于是曹操在济北相鲍信的支持下,担任了兖州刺史。但是很多人不服曹操,张邈、张超等人想把兵强马壮的吕布迎进来,让吕布担任这个职务。当地的很多名士,包括边让等人,都鄙视曹操,说曹操是宦官之后,根本没有资格担任刺史一职。这件事闹得很大,兖州纷纷造反,最后整整一州,只剩下三个小县城是属于曹操的。

曹操可不是一般人,他最后组织人马打胜了这场战争,而且还毫不客气地杀掉边让这些说闲话的人。陈宫也就在这时候离开了曹操。史书认为,陈宫离开曹操的根本原因,是陈宫与边让等名士交情很好,看不惯曹操的行为,因此决意离开曹操。

(曹操)

但是,会不会还有这种可能,陈宫离开曹操,是因为曹操当时众叛亲离,大家都在造他的反,而吕布的势力很大,陈宫想攀高枝,才离开曹操投奔吕布的呢?

联想到后来袁术势力很大的时候,陈宫和郝萌合谋造吕布的反,而准备投降袁术,那简直就是历史的重演。

所以说,陈宫离开曹操,其实并没有那么高尚。

陈宫最后又被曹操俘虏以后,他为什么一心求死呢?也不是他看不起曹操,不屑于与曹操为伍。而是因为他离开曹操攀高枝,最后又被曹操俘虏,他实在老脸没地方放。他明白,若是自己又吃回头草,一定会被曹操反复不断羞辱的。

(参考资料:《三国志》)


来自网友:三国逐鹿的回答


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陈宫字公台,足智多谋,善于用兵,曾谋划吕布偷袭曹操兖州,此一战,曹操差点丧命。陈宫与曹操有着很多不解之缘,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途径中牟县,被守军将士捕获,又被县令陈宫认出。但当时陈宫十分敬佩曹操的忠肝义胆,刺杀董卓的行动。于是陈宫将曹操放走,并愿意誓死追随。然而不久后,因曹操滥杀无辜,陈宫再次舍弃曹操。


陈宫后来投奔吕布,成为吕布最重要的谋士。建安三年(198年)曹操率军围攻吕布,不久吕布刘备打败,曹操听取刘备的建议,在白门楼将吕布斩杀。然而曹操却有意收服陈宫,却不料陈宫宁死不屈,惟愿以死明志,曹操无奈之下将陈宫斩杀。陈宫为何不求曹操放过自己,以下依据演义内容做简要分析。


首先陈宫觉得曹操太奸诈,可能陈宫永远都无法原谅曹操。依据演义交代,陈宫与曹操逃亡之后,跑了三天到达成皋这个地方,天色已晚,曹操提出但其父亲兄弟家里去休息,这个人正是吕伯奢。而吕伯奢也知道曹操因刺杀董卓被通缉,但他为人仗义,将收留二人。吕伯奢又为家里没有好酒,前去买酒。曹操陈宫坐下良久,突然听见又磨刀之声,二人都大惊失色。曹操又怀疑吕伯奢前去报案,随与陈宫拔剑在手,将吕伯奢家人全部杀掉。


然而二人却见到一个被绑好的猪在厨房,二人懊悔不已,只能再次逃跑。刚出门不久,便遇到买酒回来的吕伯奢,曹操趁其不备,一箭将吕伯奢刺死。陈宫大惊失色,大骂曹操。曹操却说若留活口,必遭其祸。三更十分,陈宫欲挥箭杀掉曹操,没下得去手,于是自己一人离开。从此以后,陈宫留觉得曹操非常奸诈,是个十恶不赦之人,不愿与曹操“同流合污”,因此陈宫被曹操捉拿后,根本不屑于求饶,而是一心赴死。


其次陈宫忠心可嘉,一心不事二主。陈宫自从跟随吕布后,自以为找对了人,毕竟起初吕布对陈宫言听计从。当时吕布拥有西凉军,刺杀董卓有功,又被封为奋武将军,骁勇善战,因此陈宫觉得吕布能成大事。陈宫对吕布忠心不二,从来没有想过反叛。吕布下邳被围,本来是想着投降的,陈宫大骂曹操奸诈,宁死不投降。吕布这才坚定决心,背水一战。


然而不幸的是,后来由于奸人的挑拨,吕布不听陈宫的劝告。又因为貂蝉生病,无暇顾及军情,这才惹怒了吕布部下,将吕布绑了送给曹操。陈宫性格刚正不阿,他劝说吕布与曹操决一死战,吕布兵败被杀,陈宫也不会苟活于世。因此他要成全自己的名节,否则会遭到天下人的耻笑。况且曹操是陈宫最讨厌的人,陈宫根本不会求曹操放过,更不会投降曹操。曹操杀了陈宫之后,将其厚葬在许都。


再次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枉杀官员,陈宫很厌恶曹操。汉献帝好不容易逃离李傕郭汜的魔爪,逃到洛阳,却又被曹操接到许昌。不久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嘴脸就已经外漏。陈宫如此聪慧之人,自然能看懂曹操的用意,更知道曹操志向远大,有不臣之心。而陈宫是一个秉性刚直的人,看不得曹操这些个小算盘,因此不屑于很曹操为武。

后来曹操又杀掉边让等汉末的名仕,陈宫更是对其憎恨,随与曹操反目。曹操为了政权夺势,死在其手上的汉朝忠臣也不在少数。陈宫觉得自己和曹操不是一路人,因此在被曹操俘虏后,陈宫没有求曹操饶恕,而是心甘情愿的赴死。

你是如何看待陈宫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来自网友:浔阳咸鱼的回答

历史上的陈宫和《三国演义》中的陈宫故事是有出入的。

演义故事

在《三国演义》中,陈宫是在曹操逃亡的时候加入的,但是在曹操无辜杀害吕伯奢之后,陈宫对曹操失望,对自己的选择懊悔,于是离开曹操。

【新《三国》中的陈宫】

陈宫后来投奔陶谦,还阻止过曹操讨伐徐州,遭到曹操拒绝之后,他便去找陈留太守张邈,说服他联合吕布,夺取兖州,于是陈宫又成了吕布的谋士。

陈宫这计谋也成功让曹操从徐州罢兵,回来与吕布争夺兖州。

吕布在兖州战败后,陈宫随吕布入了徐州,建安三年(198)曹操攻破下邳,陈宫被俘虏,曹操念及旧情,意欲劝降,陈宫不肯,慷慨赴死。

史书故事

在陈寿《三国志》中,初平二年(191),曹操入主兖州东郡后征辟陈宫为下属,陈宫是东郡本地名士,《典略》上说陈宫“刚直烈壮,少与海内知名之士皆相连结”,曹操得到陈宫后,当成心腹,例如后来吕布的妻子都说曹操对待陈宫如赤子一般。

但是曹操二伐徐州这件事,改变了这一切。

曹操第二次去徐州攻打陶谦之时,陈宫和陈留太守张邈合谋,迎吕布入主兖州,由此引发了曹操与吕布争夺兖州的战役。

后来吕布战败,跑去了徐州,陈宫就一直留在吕布身边,帮他出谋划策。一直到下邳被曹操攻破。

一心求死

在白门楼下,陈宫见到了曹操,曹操确实有心放过他,可是陈宫觉得自己没有回头路了,选择了赴死。

从史书上看,陈宫是曹操早年的心腹,曹操对他以赤子相待,可见曹操对陈宫是寄予厚望的,所以曹操是想给陈宫机会的。

曹操还试图用儿女亲情来说服陈宫,因为陈宫有母亲和女儿,曹操问:“你还想你的母亲和女儿活下来不?”陈宫反说道:“我听说以孝道治理天下的人不会灭绝别人的亲人,以仁德播撒四海的人也绝对不会减少别人的后祀,我母亲的性命在曹公你手上,而不是在我。”

《典略》上说陈宫主动求死,曹操劝不住,在陈宫身后哭泣送别,陈宫也不回头。

《典略》:(陈)宫曰:“请出就戮,以明军法。”遂趋出,不可止。太祖泣而送之,宫不还顾。

陈宫死后,曹操安排赡养陈宫的母亲到终年,又给陈宫之女安排婚嫁事宜,仁至义尽,也算是给陈宫还愿了。

陈宫“一心求死”这是跟他做人的理念有关,早年“刚直烈壮”,到白门楼下时也仍是这般刚烈,所以在曹操给台阶下的情况下,仍然不肯妥协。

这是陈宫的个人悲剧罢了。到底他的人生字典里没有“投降”这两个字吧,唯有壮烈更能让曹操念念不忘。


来自网友:漫時光6397的回答

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陈宫是一个胸有抱负、志向远大、嫉恶如仇的志士,他认为曹操在当时是一位社会名气资源很大的英雄,是能干一番大事业的人,因此,在曹操暗联十八路人马诛讨董卓的衣带诏暴露后逃跑途中落到陈宫手中 ,陈宫当即决定弃官不作也要救曹操,並且干脆跟随曹操一同举事.当他们逃到陈宫的友人吕伯奢家中时,吕伯奢安排家人杀猪款待他们,並亲去沽酒,曹操正休息时却隐隐听到呂家后院有磨刀声,便以为这几个家人是要杀自己的,便抽刀将吕家人全都杀了,待看到捆绑的猪的时候,才恍然明白是错怪了吕伯奢,懊悔己经无用,只得赶紧抽身逃吧,走出不远便迎面遇到打酒回来的吕伯奢,曹操手指吕伯奢的后面,吕伯奢下意识一回头,曹操便抽出佩剑将吕伯奢砍杀,陈宫亲眼目睹了曹操错杀吕伯奢一家的前前后后,感到大惑不解,就问操:为什么已知错杀了吕伯奢的一家,怎么还要将吕伯奢也杀了呢?曹操却回答:宁叫天下人负我,休叫我负天下人!陈宫此时方看明白曹操的狠辣奸雄嘴脸,只要是为了自己的目的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的阴狠真面目,因此立刻改换主意.趁着夜间曹操入睡之际离开了曹操……,后来陈宫可惜投在有勇无谋的三国名将吕布帐下,那个吕布可惜枉有一身好武功,只是不能尽听陈宫的苦言良策,残败于曹,二人双双被活捉,曹操知道陈宫俠肝义胆为人磊落,乃天下之少有义士,深深感念陈宫当年为救自己弃官不作的大恩,因此不肯杀陈宫,但是陈宫却坚决拒绝,痛叱曹操,骂得曹操哑口无言,不得己只得杀了陈宫,並厚待陈宫家人……



来自网友:青石5340的回答

陈宫是心地十分善良的人物,可好人没好报,陈宫当中牟县县令的时候,曹操谋杀董卓未遂遭通缉,陈宫不但没有拿他去赏功,而且还跟他一起逃亡,这可以说是酿成一生大错,当曹操斩杀其義叔呂伯奢一家老小后,才看到曹操心狠手辣,又弃曹操投向吕布,吕布白门楼战败,陈宫被擒,按理说,如果肯求曹操放他一条生路是有可能的,但他没有这样做,视死如归,这就陈宫的一面性格,可敬可佩。


来自网友:石头说历史的回答

陈宫最终和曹操决裂是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从这一点来说,陈宫和荀彧很像。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在献刀失败后遭董卓通缉。陈宫时任中牟县令,捉住了逃亡的曹操,但陈宫看曹操这人不简单,便弃官和他一同逃亡,于此陈宫是曹操的救命恩人。



历史中的陈宫也给予曹操巨大的帮助。讨董联军解散后,兖州刺史刘岱被黄巾军击杀。陈宫是兖州名士,便同张邈请曹操入主兖州,给了曹操一块立足的根据地,自己也尽心极力辅佐曹操。

但后来曹操做了一件事让他彻底寒心了,陈宫发现他和曹操不是一路人,于是和他就此决裂。

在演义中,陈宫是因为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子,让他深感曹操“心狠手辣”。而历史中,陈宫也是因为曹操杀了一个人,让他深感心寒。

曹操杀掉的这个人叫边让。边让是兖州名士,在兖州很有名气。他曾担任九江太守,曹操入主兖州时辞官回家。

因曹操是“宦官之后”,而边让家族曾遭受党锢之祸,所以他很看不起曹操,没事就和朋友议论曹操的长短,这让刚入主兖州的曹操背负了很大的舆论压力。

曹操多次警告边让,但边让根本不鸟他。忍无可忍的曹操为了平息非议,就杀了边让。曹操此举在兖州炸开了锅,兖州士人对曹操失望透顶,其中也包括陈宫。

此时曹操又因为父报仇征讨徐州,所过之地鸡犬不留,陈宫就此和曹操彻底决裂。他趁着曹操征讨徐州的时候请来无家可归的吕布占据濮阳,差点让曹操“有去无回”。

吕布覆灭时,陈宫被俘。曹操感念陈宫对他有恩,再加上爱惜他的才华和气节,许诺只要他归降,既往不咎。可陈宫已经铁了心,只想赴死。

曹操问他,你走了之后你的母亲、妻子咋办?陈宫说,以仁孝治天下的人是不会杀害他们的。曹操一看没办法,只能杀掉了陈宫,并好生对待陈宫的家眷(孟德本来就好这一口)。


来自网友:美丽青春您真痘的回答

陈宫:三国初期著名的谋士,才能远在司马懿诸葛亮之上,足智多谋,性格刚烈,为人原则性很强。当年说服鲍信迎曹操,但是看到曹操屠戮徐州时又叛迎吕布,并且和吕布一起大败曹操于濮阳,后占徐州等,被曹操捉住后宁死不降。

陈宫绝对是三国时期光彩夺目,一个大写的人物。在辅佐吕布时曾多次出奇超,谋良策但未采纳,否则吕布至少能四分天下。

陈宫在曹操刺杀董卓不成被通缉时弃官辅佐曹操。在兖州刺史刘岱战死后,陈宫利用自己在当地士族中的影响力,让曹操顺利成为兖州之主。

曹操夜宿吕伯奢家,曹操怀疑其家人有杀己动机,遂杀其家满门八口人。曹操陈宫说:宁愿我负天下人,不要天下人负我。”一句遭受万代唾骂的话完全暴露出曹操的为人,陈宫不耻遂与他相背而行。

193年,曹操为报陶谦杀父之仇,血洗徐州,“坑杀男女数十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手段极为残忍。194年为压制反对声音,处死了边让、孔融等数位名士。陈宫和同多数士大夫阶层一样对曹操的这种暴行极为反感。

当初因陈宫的力荐兖州才接受曹操,现在曹操的暴行令陈宫名声受损。于是陈宫与陈留太守张邈、张超兄弟、从事中郎许汜及王楷一同叛乱,将吕布迎入兖州,兖州数郡郡守都纷纷倒戈,曹操被逼甚至想投奔袁绍。

吕布也未完全信任陈宫,陈宫诸多奇谋良策均未采用。【关于陈宫良策本人在《吕布如果完全听从陈宫的话,再用好张辽高顺,加上他的武艺,会达到什么高度?》问答中有阐述,有兴趣朋友查阅。】

在随后一年曹操三次大败吕布, 195年,曹操完全收复兖州,将吕布赶到了徐州。198年10月,曹操兵指徐州,吕布不纳陈宫的良策,导致白门楼兵败被杀后,陈宫被侯成等人绑送曹操。

陈宫作为著名谋士,并救过曹操一命,曹操求贤若渴,若陈宫开口求命,料想曹操能放其一马,但他什么不求曹操放自己一马却一心求死?

1、陈宫有自己的人生信条,道不同不相谋。当初他见不得曹操乱杀无辜才弃曹投吕。此时若向曹操投降,就是自毁前言。

2、当初在曹操手下时,陈宫就与同阵营的荀彧、程煜等人相比高低,两军对垒下陈宫又败给了荀彧,程煜等人,更觉无颜面对,不如一死以明志。 3、陈宫出身士族,有传统的士大夫情结,有自己的是非曲直。当初为信念弃曹,如果再因为苟且偷生,媚颜降曹,那就是一个贪生怕死的反复小人,自认为定会受天下人所耻笑,有辱士大夫的气节,陈宫注重的是气节,气节高于一切。

陈宫被俘后,面对曹操拿父母妻子作要挟,视死如归,直截了当地说:“请出就戮,以明军法。”神色自如,从容赴死。

所以陈宫为了自己的尊严,情愿一死,也不投降于曹操,也不求曹操放自己一马!


来自网友:大话三国之蜀山的回答

其实陈宫不用求曹操放过自已,只要投降,曹操就会给他荣华富贵,加官封侯。但是陈宫坚决不投降,态度非常坚定。在古代战争中,被抓的俘虏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投降,另一种是杀掉。所以曹操只能含泪杀了陈宫。



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一路逃跑后被陈宫抓住。陈宫当时是朝廷命官,他听了曹操陈诉,对曹操非常钦佩,于是他释放了曹操。可见陈宫是一名忠君爱国之士。由于放了罪犯会株连自已,陈宫选择和曹操一起逃走。

在逃走的路上曹操误杀了吕伯奢一家。曹操曾对陈官说过宁愿我负天下人,不要天下人负我。这一句遭受万代唾骂的理论,让陈官看透了曹操的为人。基于这个原因陈官选择离开了曹操。




曹操抓住陈宫后,真的不想杀他。第一点:毕竟陈宫救过曹操的一命。第二点:陈宫是个人才。陈宫死后,曹操把他的母亲、妻子和孩子接到许昌供养。

陈宫是三国初期著名的谋士,足智多谋,性格刚烈,为人原则性很强。陈宫选择了死而不选择投降,并不是看破红尘,也不是不顾虑自已的妻儿老小。曹操曾经问过陈宫说你死了家人怎么办。陈宫说明智仁义的人不会难为敌人的家人的。



陈宫有自己的生存原则,道不同不相为谋。他不能容隐曹操乱杀无辜。两人属于三观不合,无法在一起共事。陈宫注重的是气节,气节高于一切。他为了气节可以不顾家人、妻儿老小。所以他坚决不降,仅求一死,只为气节。


来自网友:逻辑文史的回答

为什么一心求死,直接点说因为他就没脸求饶啊…

罗贯中为了黑曹操,可以说在常理的范围内用尽了各种手段,而历史上本与他交情不深的陈宫在他的小说里多多少少也被洗白了。陈宫也算是曹营元老级别的人物了,当年曹操打徐州时让陈宫留守东郡,怎料到曹操一走,陈宫居然对张邈一顿嘴炮,将其说服一起再创大业。讲道理张邈和曹操的关系还是不错的,但陈宫利用了张邈的男子汉雄心,说他英雄一世为毛要屈人之下,还不如自立门户一起创业,我觉得吕布那个小伙子不错,咱们把他拉拢来也是能极大的加强我们的战斗力啊。张邈思考良久觉得有道理耶,于是他们就一起把吕布迎接过来。

但吕布来了之后并不是和他们一起创业的姿态,而是过来当领导了,这多少让张邈有点意外。后来曹操回来清理门户,吕布和陈宫失败逃走去投奔刘备,张超的雍丘被屠城,张邈也被部下所杀。那么之后陈宫就成了吕布的首席谋士,“不甘寂寞”的他在刘备处又演了一出旷世大戏——就是在刘备和袁术对峙时使计夺取了徐州。此举世人都将黑水泼在吕布身上,又让吕布的身上加了一个不忠不义的标签,但我们想想看,以吕布的性格不大可能会想的这么超前,所以这个计谋八成是陈宫设计的,那么反复无常这个标签就是该说吕布还是陈宫呢?

镜头一转我们来到了下邳,在曹操的围困下吕布有些力不从心,毕竟大家都是当世豪杰曹操给吕布写了一封劝降信让他投降,这也多少给足了面子。吕布心态失衡也觉得投降不错,但陈宫也许是想表现出宁死不从的气节,又或者是因为反叛过曹操知道自己投降不会好过,于是阻止了吕布的投降之心。最终下邳失陷,众将纷纷被擒,吕布、高顺、陈宫均被处死。

自古谋逆和造反都是不可饶恕的大罪,但在曹操这却总能给我们带来惊喜,比如说那个著名的魏种,在这个曹操认为绝对不可能背叛自己的人还是最终背叛了他,而他再次被擒时曹操依然能有待他。那么同理,若陈宫求饶,曹操估计也不会为难他吧(可惜他没求饶,不然的话说不定皇叔也会补刀呢)。当曹操问陈宫你这么 *** 为什么被抓啊,陈宫说那个小P孩不听我话啊不然我也不会这样。但论才能,曹操帐下的荀攸、荀彧、郭嘉甚至的程昱他哪个能比得上呢,一个反复无常叛乱夺人城池的文人他有何颜面在曹营的智囊团中生存呢,更何况由于水平所限他的官职也不可能做的比他们高,所以他投降的话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对他来讲都是一种折磨,不如一死了之。陈宫与高顺的不求饶为他们应得了一个刚直的评价,也让大家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求生欲望极强的吕布身上。荀攸曾说陈宫“有智而迟”,这个“智迟”是褒还是贬,我想大家也各有判断了。


文/逻辑文史游

罗贯中好样的!


来自网友:历史笑春风的回答

在白门楼上,曹操对陈宫百般劝降,但是陈宫就是不听。最后曹操拿出杀手锏,用陈宫的老母妻子来威胁他。陈宫不冷不热地用孝道、仁政的标准回答曹操,使得曹操不但不能加害陈宫的家属,还赡养了他们。最终陈宫死在白门楼下,可是吕布已经败亡,陈宫却宁死也不投降曹操呢?

一、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行刺董卓不成,从京城逃走。曹操被中牟县守关军士所获,却又被中牟县令陈宫所救。陈宫先是认为曹操是胸怀天下的英雄,弃官与他一起逃亡,准备图谋大事。谁知道在半路遇到一件事,完全让陈宫对曹操的感观改变了。

曹操来到老友吕伯奢的家中投宿,得到了吕伯奢的欢迎。吕伯奢前去打酒招待曹操,留曹操陈宫在家中等待。曹操生性多疑,听到有磨刀之声,又窃听吕伯奢家人的谈话,以为吕伯奢要对自己不利。于是他和陈宫先下手为强,将吕伯奢的家人全部杀死。

谁知道在搜寻之间,他们见到厨下有一猪被捆着要杀。陈宫埋怨曹操多心,于是两人离去。在半路上两人又遇上打酒归来的吕伯奢,曹操在与吕伯奢寒暄后,又趁吕伯奢不备杀了他。在陈宫大惊的时候,曹操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

陈宫因此认为曹操此人是个狠心之徒,因此离开了曹操,各奔前程了。在曹操攻打徐州的时候,陈宫投奔到吕布的手下。在他的辅佐下,吕布袭取兖州,和曹操进行了直接的争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吕布成为曹操的劲敌。由于陈宫足智多谋,让曹操屡次吃亏,还险些丧命。

不过吕布此人有勇无谋,还刚愎自用。在很多时候,他并不听从陈宫的建议。这使得吕布被曹操击败,包围在下邳。由于吕布手下投降曹操,使得下邳不攻自破,吕布、陈宫等人也被生擒。在白门楼上,陈宫对曹操的劝降毫不动心,最终求仁得仁,死于白门楼下。那么,究竟是何原因,让陈宫如此坚决赴死呢?

二、陈宫赴死的原因。

在《三国演义》中,陈宫不接受曹操的劝降,是因为他对曹操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他认为曹操是一个狠心不仁之徒,这种人不应该成为天下之主。因此陈宫选择辅佐吕布,认为吕布至少比曹操要强,不像曹操那样诡诈奸险。

书中陈宫对曹操的印象,主要来自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的感观。他认为曹操既然错杀了吕伯奢的家人,就不应该再连吕伯奢一起杀掉。可是曹操为了自身的安全,对吕伯奢一家斩草除根,还大言不惭地说出那种话,可见此人的本性是如何的奸险可怕。那么,在现实中陈宫的死也是如此简单吗?

其实在现实中,陈宫的死因比小说要复杂得多。在小说中,陈宫和曹操原本素不相识,是在曹操逃亡期间认识的,而且陈宫还是曹操的救命恩人,这是作者为了突出曹操的奸诈做的铺垫。在现实中,曹操和陈宫是少年时的好友,关系很密切。

在曹操起兵之后,陈宫就在曹操的手下效力。他们的关系之好,被他人称作曹操待陈宫如赤子。可是陈宫最终还是背弃了曹操,而且还勾结吕布夺取兖州,要不是荀彧等人坚守三城,曹操就落得个无家可归的境地了。

有人考证说,陈宫之所以背叛曹操,是因为曹操待人苛刻,对得罪自己的士人边让等人斩尽杀绝,还对他们的家人采取灭族的酷刑。这一切引起了陈宫对曹操的不满,因此才会联合其他人背叛曹操。这个原因虽然与《三国演义》中的不同,不过核心却是一样的,那就是陈宫认为曹操不仁不义,将他当作自己的仇敌。

不过仅从陈宫与曹操两人的关系来看,应该是陈宫更对不起曹操。因为曹操自始至终对陈宫都是很照顾的,没有做任何对不起陈宫的事情。可是陈宫因为自己内心的看法,就毅然背叛了曹操,还险些陷曹操于死地。

引起陈宫背叛的边让等人只是在言行上得罪了曹操,就被曹操杀害灭族,陈宫的举动要远超这些人。陈宫当时早就预料到,如果失败的话,自己肯定面临死亡的命运。可以说陈宫在决心背叛曹操的时候,就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正是有了这种觉悟,陈宫对曹操的态度才那么决绝。在曹操和吕布的战争中,陈宫力主抵抗到底。在战争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吕布的决心都动摇了,想要和曹操进行和谈。可是陈宫对此坚决不同意,吕布也只能继续与曹操作战。陈宫的坚持抵抗的理由就是他们得罪曹操太深了,即便是投降也难免一死。

等到了下邳决战的时候,首先落入曹军之手的也是陈宫。要投降的吕布将领先抓获了陈宫,把他送给曹军。在没有了陈宫谋划的情况下,被困在白门楼上的吕布,也只得下楼投降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陈宫对吕布的影响,如果他不被擒,吕布还会继续抵抗下去。

等到了白门楼上,曹操还是想要劝降陈宫。这是因为曹操敬佩陈宫的为人,也欣赏他的才华。曹操想要凭借着过去的友谊,来打动陈宫的心,但是曹操的劝降失败了。正是过去曹操和陈宫的情谊,让陈宫无法再回到曹操的手下。

曹操待陈宫恩情深厚,可是遭到了陈宫无情的背叛。这种仇恨是曹操难以忘怀的,始终会留在曹操的心中成为他心头的一根刺。曹操在白门楼上招降陈宫,有他想重用陈宫的意思,更多的可能是在天下人面前树立一个不计前嫌的形象,就如同他善待张绣一般。但是在将来的某一天,曹操还是要跟陈宫算总账的。

以陈宫“刚直烈壮”的脾气,和他对曹操的看法,自知就算再次归降曹操,也逃脱不了将来被杀的命运。因此面对曹操的招降,他选择了一死了之。正是由于陈宫的慷慨赴死,让曹操对他倍加敬重,为此还赡养他的家人,也算是对过去情谊的一种补偿。

结语:

陈宫背叛曹操,让曹操险些陷入灭顶之灾。他们并没有个人的仇怨,相反两人的私交很好。陈宫反叛曹操主要是为被曹操杀害的边让等人报仇,他认为曹操残忍暴虐,是天下人的敌人。因此在他被曹操抓获后,于私他背叛了曹操对他的恩义,于公他不能放弃自己匡扶正义的理想,所以他最终拒绝了曹操的招降,选择了慷慨赴死。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