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孩子做口算老爱出错,该怎么训练?

作者:admin 时间:2024-01-03 阅读数:83人阅读
来自网友:陪读的玮妈的回答

一年级孩子做口算老爱出错,一年级上册比较简单,只涉及到20以内的加减法,下册难度加大,要求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我家孩子目前读二年级,口算基本上不容易出错。我来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第一,在孩子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时,务必让孩子每天写完作业再做10道20道口算题,先要求正确率,在要求速度。孩子做错了,你可能认为是粗心,很多时候是他不熟练,或者记错了。我不建议一年级的孩子数手指,太影响口算速度,我建议根据课本内容来,先熟记10以内数字的分与合,同时掌握它所对应的加减法算式,刚开始看起来可能觉得复杂,等孩子熟练掌握了,就可以算的又快有准。

第二,10以内的加减法熟练以后,就要学到20以内进位,退位了。对于喜欢数手指的小朋友来说,影响很大,一双手只有10个手指头,掰不了手,他的口算就要出问题。20以内加减法也有巧法来算,方法既简便正确率又搞!具体的算法如下图!

最后,孩子口算容易出错,你要找到原因,他是特定的几个数计算出错,还是随机的。如果是固定那几个数出错,我们可以单独跳出来,列加法减法算式训练他,记住了就不会错了。如果是随机的,那就是粗心,掌握的不熟练,需要从简单到难,多加训练。我认为口算需要天天练,也可以口头提问,让他快速回答!


来自网友:说说二三事的回答

谢邀!

首先得找到孩子出错的原因,然后再针对性训练。

一年级上学期只有加减法,20以内的。整个一年级不会学乘除。

家有一年级小男孩,同样的问题,也是口算容易出错。

每次考试,难的题目都做对,总会错那么一道算术题,都是0.5分,把我气得半死。😂

我老公总说是孩子粗心的原因造成。

我的意见相反,我认为是熟练度不够。我们大人给检查作业的时候,为什么不会出错?那是因为我们读书十几年,简单的数学四则运算做的滚瓜烂熟。

无他,唯熟练尔。

接下来我们就进行针对性训练,两个字概括,刷题。😂每天一页口算题,限时完成。

考试时候还要求检查。每检查完一大项,就在题目序号下打√。

这次期末考试,数学97.5。最后一大题竟然看漏了。😳

但是运算没有出错,可能是见成效了吧。

这次寒假作业,老师也要求每天40道运算题。目的就在于刷熟练度。

低年级的数学运算,就一个方法,多练。


来自网友:流烟指的回答

孩子口算爱出错,用大量算术题去巩固,这种训练是大错特错的方法。

我来举个打篮球的例子,投篮老是投不进我们该怎么办?

你站在篮筐下面,日复一日地训练,能提高吗?

当然能!熟能生巧嘛!但是有用吗?

假如一个人在篮环下面练了七七四十九天,投中率达到了99.9%,但是在比赛中有用吗?

比赛中有人干扰,他的命中率肯定会下降。

那么你觉得花费七七四十九天有必要吗?

正确的方法是进行多方面的训练,体能,弹跳,进攻方式,队友配合……

很多看似和投篮没有直接关联的训练,反而会提高命中率,而且会在比赛中起到更为广泛的作用。

一年级的口算题也是同样的道理。

练好一位数口算,这就好比练会了投篮,有了很高的命中率,但他在实战中,几乎毛用都没有!

很多人说的要打好基础,我觉得他们都是误解了什么是基础。

同样用上面的例子来解释,体能训练才是基础,投篮并不是基础。

口算易错,是其他基础不够,你抓着口算练个没完,这是本末倒置。

我来说说正确的做法:

学习一项技能的时候,最简单的办法是理解。

要理解就要有思维的运转。

1+2=3为什么会算错?

我们不知道孩子看到题目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但我们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绝对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抽象到没法解释。我们的第一反应是1+2就是3。

这就像是红灯停,是常识性的东西。

你让孩子达到这样的程度,有些孩子是做不到的。

孩子的理解是1个苹果+2个苹果=3个苹果。

这个过程是不是很慢?但这个过程肯定是不会错的。

所以孩子口算由慢到快,从做错到不出错,这是一个过程,是把具体的事物变成抽象的知识储备的过程。

这需要的是思维的自我转化过程。

你不关注思维的转化过程,孩子可能是死记硬背,1+2=3这个式子。记错就做错了。而且没形成思维转化的过程,后续学习更加费劲。

那么怎么提高这个思维转化的能力?当然是理解。

一年级小朋友的理解能力很有限,让他理解能力迅速提高的方式,就是身边具体事物的 *** 。

见得多了,读得多了,理解能力自然就上去了。

当小孩有二年级的理解能力,两位数的口算题还能做错吗?

如果还是做不对,就是把具象思维没有转化成抽象思维。

他无法把2个苹果,和2这个抽象的字符在脑海中画等号。

所以我的想法是,让低年级孩子变得优秀的方式,不是刷题,而是去了解课本外的知识。

你以为训练可以提高口算,恰恰是因为你的训练,让孩子越来越不会口算。


我也是亲身体验过才得到这样的结果,希望对各位宝妈虎爸们一点建议。

觉得我说得有道理,麻烦点个赞或者点个关注,谢谢。


来自网友:童话妈妈琉璃苏比的回答

这位妈妈莫着急,我们一起来想办法。

一年级是一个分水岭,孩子刚从幼儿园过来,一切都还在懵懵懂懂中,幼儿园以玩耍为主,还没注重学习。成绩一时跟不上是难免的。不要生他的气,也不要着急。

这个阶段想办法补一补也不迟。

但也要注意方法,如果太过强制孩子,会适得其反。

以下是我的一些小建议,可以参考下:

一、从日常生活中着手。

不知你家孩子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平时买水果回来,可以让他分。

比如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分给家里几个人,每人几个。还剩几个。

吃饭前让他帮忙摆筷子,一对几根,每人几根,加起来几根。

不管去哪里,做什么,都可以用数数的方式教他。

慢慢地,算起来就数能生巧了。

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一定要多夸奖他,鼓励他。

二、从孩子最爱玩的积木着手。

孩子最爱玩的是什么呢?一般男孩子都喜欢玩积木多。

可以用积木来数数:

因为一块积木代表一个,而且还可以连起来。所以积木是很好的数学教学道具。

可以用叠加法,把积木都叠起来看是多少。

也可以用递减法,一个个减掉还剩下多少。

而且还有颜色的区分。


三、从游戏着手,在玩中学,

乘法也是一样的道理,用游戏的方式,在玩中学。

比如比赛看谁找得到16个积木。

比赛看看谁找的六个积木的最多。四个加二个也可以哦。


好了,又到琉璃推荐好书的时候了,学数学好书:


--你好,我是琉璃巧育儿,绘本阅读指导师,国际知名IP绘本作者,编辑,早期教育研究会会员。分享国际前沿育儿理念。欢迎关注。


来自网友:晓笛育儿分享记的回答

您好,谢谢您的邀请。刚才带着您的问题,去请我的小孩来回答,想看看从孩子的视角是怎么想的。

原来孩子给出的训练方向几乎和我想的一样,但有一点不一样的是我认为孩子口算出问题,不单单只是训练方法出问题,还有是孩子的信心也有很大关系。

首先说一下,有效提升孩子口算的训练方法:

第一,每天做一页口算题卡,父母检查耐心解讲

一年级的数学是20以内的加减法,每天一页口算题卡可以让孩子熟能生巧。每天都让孩子养成做口算题的习惯,并且做完后,父母要检查,发现错题,耐心讲解,不抱怨孩子为什么这么浅的题都不懂,或者拿孩子跟别人比较。坚持让孩子形成每天坚持做一页口算题卡习惯,小孩子做题的能力进一步的提升。

第二,教给孩子有效的加减法方法

口算方法有很多种,找到合适孩子和孩子容易理解的方法最佳,下面介绍两种常用方法:

第一个,做减法,想加法,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关系,例如,15_7=8可以想成8+()=15

第二个,破十法,例15_7用破十法可以这样想10-7+5=8

这孩子口算方法时,最好可以加在草纸上画出来较为直观,孩子更容易理解。

第三,培养孩子细心看题的习惯

有时孩子口算容易出错,也有可能和孩子走马观花,看题法有关系。如果孩子只是粗略看题,很容易把题看错了,导致口算结果出错。

孩子在口算时不要催孩子快点,而是教他用手指点每个数字看清楚题再做。

其次,说一下孩子的自信心和口算的重要关系

其实孩子在算口算时,他也怕自己算错,每个孩子一开始算口算时,我相信出错的也有很多。这个时候,父母的角色很重要,父母如何做到让孩子相信自己的口算能力,而不是怀疑自己的口算能力是关键。

我们在辅导孩子做作业时,看见孩子口算出错多,易条件反射就开始批评指责孩子:这么简单的题,你为什么不懂为什么老是出错?你是不是傻啊?我们有时候说这些话是无意的,但是孩子听起来他就会觉得自己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懂。孩子就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对自己的口算没有信心。在孩子做题时,及时建立孩子的信心,对孩子的口算也有很帮助。

最后,给孩子一个循序渐进的阶梯

你们家长的要明白,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业急求成就业容易影响孩子的学习内动力,我们可以先用一星期时间让孩子把十以内的加减法完全熟悉掌握后,再开始进入20以内的加减法阶段。

我们家长耐下心来,不能因为孩子算的慢,或者算错就语言攻击孩子。我们尽量让孩子用自己的口算方法自己思考,自己多做题,让题目从简单到难帮助孩子在做题中获得自豪感,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喜欢。

在生活中我们和孩子一起去超市,也可以随意的提出数学问题,这样更加可以锻炼孩子口算的能力。在陪孩子散步时,也可以通过聊天的方式参入口算话题,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下去训练口算,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晓笛育儿分享记,与你分享更多正能量的育儿知识,让我们在育儿的路上轻装上阵。


来自网友:鹤家三宝的回答

我来回答。

一年级孩子做口算,无非就是20以内加减法。

有些孩子一学就会,不用太费力。有的孩子老教不会,父母很恼火。

我倒是觉得,对于小孩子学习,保持耐心很重要。他们会了,也不值得太高兴。他们不会,也不值得太丢脸。

我们很多家长,孩子一上学,就开始关注孩子的能力和成绩。情况好了,就兴奋得不得了,情况稍差一点,就急头怪脑,还有的人,大声呵斥吼叫。

作为家长,一定要正确看待孩子们的成长,理性分析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千万不要把口算算错的现象,当成自己的脸面,也不能认为,口算出了差错,就是孩子没有别人家的聪明。

孩子上幼儿园时,教了10的分解吧?

可以试一下,让他们再分一遍看看。我的孩子,学这个的时候,是一位教小学数学多年的退休老教师。她还担任教导主任,直到退休。所以教学经验丰富,思路清晰,方法灵活。孩子幸运地遇上了一位好老师,所以上一年级,20以内加减法没有很费劲。

说白了,小孩子建立这10个数的过程,并不简单。10以内加减法,就是要凑整。前三个与后两个,孩子都还容易接受掌握,难就难在4和5上。

家长朋友,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教孩子数数游戏,正数,然后倒数,奇数偶数跳数,增加趣味性,培养孩子良好的数感。

再者,一天不要训练太多的式子题。量大小孩子注意力无法全部集中,出现差错的机率就大,反而是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

最后,必须注意了,无论如何,都不要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教育最大的失败,就是在孩子一开始学习的时候,就挫败他的自信心,打击他的积极性,挫伤他的自尊心。

所以,家长在与孩子互动时,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管理好自己的表情,把握好自己的评价。心情不好,宁可先不做。更不能和别人家的孩子比速度,比聪明,比高低。

如果孩子一直学不会,教了老出错,不妨静置一个两个月。不要急于一下子非突破不可,很多知识技能,在小孩子成长中,自然而然就体悟和接受了。欲速则不达,太急太逼反不好。

耐心,耐心,耐心,反复,反复,反复,这才叫学习。一旦孩子有进步了,及时肯定,大胆认可,积极接受。不要不理不睬,认为是理所当然。偶尔犯错,也要包容理解,等待接受,相信你的孩子一定可以学会,这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接受场力。


来自网友:三人行必有我师ya的回答

我家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经常和孩子玩扑克牌游戏,感觉对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还是起到了一定效果的,供你参考。

我们先把扑克牌里的J、Q、K,大、小王挑出去,只剩下1~10的牌,最初是每人出两张牌,两张牌和数大的赢,熟练了以后也可以规定差数大的赢。

慢慢的,孩子两位数的加法熟练了,就一次出三张牌。

孩子再大一点,加、减法没问题了,就每次出两张牌,乘积大的赢······反正小孩子都是喜欢做游戏的,只要大人能陪他一起玩就没够,我们就可以按照我们的需要制定游戏规则。而且一项规则孩子熟练后,再制定个新的规则,也就是说换个新的玩法,孩子就又感到新鲜了。

还有就是,既然是做游戏,我们都是坐在地板上轻轻松松地玩,所以孩子不但不像单纯的做题那样感到枯燥、厌烦,而且玩的还兴高采烈、不亦乐乎的。

总之,孩子越是小的时候家长费费心,孩子大了家长才能少操心。最后就是制定游戏规则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希望帮到你,感谢您的阅读,感谢您的支持和关注。


来自网友:勇敢的微尘的回答

我家闺女的口算也一直是让我头疼的难题,每次有错都会收到老师的私信,说错了几个或者直接发个照片过来。看这样情况不行啊,必须得像办法练啊。

后来我就自己装订了一本口算题卡,每页都是按照五分钟四十道题的格式,都是我亲手写的,按照他们的学习进度,先从十以内的开始,后来二十以内的,100以内的。每次都要计时,看准确率。每天放学回来都做三四页,这样每天坚持肯定有效果了,这学期口算基本都没错了。老师发的全对的同学里也有她的名字了。

还有就是睡前也可以来个口算,直接口头回答,这样比书面写更锻炼反应力。

还有就是做完时间充裕了要检查,养成好习惯,出错率就会大大降低了。


来自网友:小妞老爸的回答

您好,我是「小妞老爸」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觉得还行,请按下您可爱的大拇指,关注我!

1、 错误感知 一二年级的孩子,由于对事物的感知还不够具体,所以对相似、相近的数字或者符号产生混淆,因而会出现运算错误的现象。比如孩子会将算式中的“0”看成“6”,“8”看成“9”,“+”看成“-”等等。

2、 注意力不集中 低年级的孩子,还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所以常常会出现思维与书写不同步的情况,有可能孩子明明在算这一题,但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下一题的运算上了,所以会出现计算错误、答案错位的情况。

3、 记着错漏 两位数或者两位数以上的口算,常常会因为孩子怕麻烦、抢时间而造成“记忆错漏”的现象,比如,在退位减法中忘了退1,导致计算结果错误,像60-39,学生很容易算成60-39=31。

4、 兴趣缺失一二年级学生太小,不能认识正确口算的重要性。本身对口算缺乏兴趣,加上机械重复的训练更是嫌麻烦,便不加思索的信口乱说。再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写作业时边做边玩,不能集中思想的口算;书写时不规范、字写得很马虎,算后又不安心检查计算,都是计算错误的原因

如何提高

1、 培养兴趣 要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培养兴趣是不能少的,如果孩子讨厌口算,那就算是有一百种提高方法,对孩子来说还是一点用都没有。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培养孩子的口算兴趣,可以采用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口算游戏形式来进行。 这里介绍几种方法,家长们可以一试,和孩子进行抢答、口算接力赛、口算大比拼等,或者进行随时随地的熏陶。形式多样了,孩子的口算兴趣自然更浓了。 例如口算大比拼:妈妈做裁判,孩子和爸爸进行比赛。妈妈快速的念出题目,孩子和爸爸抢答,回答正确者得分,赢了会有奖励;或者超市购物时,可以让孩子去算账;又或者孩子看书的时候问孩子今天从哪页看到哪页,共看了多少页……在这些形式的潜移默化下,让口算走到了生活中,变成一件孩子觉得是有趣而快乐的事。

2、 大声读题 口算练习时可以让孩子大声地读口算题,刚开始可能会有些慢,可重复几遍,不断提高速度,同时记录每一遍练习的时间,以便对比,了解孩子的进步情况。经过这样的读算训练,使孩子熟练到不需要思考不需要背口诀就能快速地计算,还可以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和计算速度,促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此外,在孩子快速口算的过程中,不妨打乱口算题的顺序,让孩子能够根据不同的口算题,灵活地使用口算方法,使口算合理、灵活、迅速,逐渐锻炼孩子思维的敏捷性。

3、 说说怎么算 口算练习时可以挑出几道口算题让孩子说说是怎么算的,看看孩子对口算算理是否清楚明白,这是正确、快速口算的基础,同时也避免了机械的口算练习。低年级口算一般用凑十凑百或口诀等方法,当孩子学会一些口算方法之后,就可以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口算兴趣,对以后的口算练习有一定的帮助,也更为方便了。

4、 坚持练习 培养孩子口算能力,要重在平时,贵在坚持,保证孩子口算练习的时间,最好天天练,每天练习3-5分钟。另一方面,每天口算训练的内容要尽量与当天所学内容有机结合,这样才会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

5、 良好的习惯 口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都是孩子粗心大意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因此养成良好的的口算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1.看清楚; 一二年级学生在口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如,有时看错数字,有时看错符号。因此,做题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 2.想明白; 看到口算题,孩子脑海里要迅速的闪过所选择的运算方法的具体步骤。 3.算仔细; 一二年级孩子很容易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或者加法当减法做,因此在确定运算步骤后,要认真地进行计算。即使是简单的口算,也要谨慎


我是小妞老爸,欢迎关注我,一起了解一个半全职宝爸非主流派育儿观点


来自网友:私教说数学的回答

我的方法比较特别:让孩子训练数数!

一般学前班的娃娃都能从1数到100,但我这里说的不是这样数数:1、2、3、4、...、100。要换着花样数数。

1、训练单、双数100以内数数

先训练顺着数数:2、4、6、8、...、98、100, 1、3、5、7、...、97、99,第一组是双数或偶数,第二组是单数或奇数,这个概念可以现在告诉孩子。

再训练倒着数数:100、98、96、94、...、 4、2, 99、97、95、93、...、3、1

接着由家长任意起头倒着或顺着数数:比如家长说从57顺数到83,或者说从77倒数到11等等。

2、训练3的倍数、5的倍数顺数或倒数

比如顺着数:1、4、7、10、13、16、19、...、97、100, 2、5、8、11、14、17、...、95、98, 3、6、9、12、15、...、96、99。第一组是除以3余1的数,第二组是除以3余2的数,第三组是3的倍数。这些余数或倍数的概念可以等孩子大些的时候再告诉孩子。

倒着数与顺着数类似。

任意数起头倒数顺数的方法与单双数类似。

五的倍数倒数顺数只按倍数来,当然也可以余1、余2、余3和余4这样数

3、训练7、11等质数的倍数顺数或倒数

5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可以按前面的方法训练一下。

4、为什么要这样数数?

主要是培养孩子对数的感觉,孩子的记忆力好,开始的时候可能是死记硬背,但是感觉出来了,就会逐渐掌握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与规律,进而引发对数以及对数学的兴趣。经过这样训练的孩子,以后在数论、代数、数的计算方面都有非常高的能力,关键是孩子对数和数学感兴趣会让孩子受益一生。

先就说道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