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放下?

作者:admin 时间:2023-12-22 阅读数:100人阅读
来自网友:今世缘126的回答

仓央嘉措说:

……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

三步两步便是天堂

却仍有那么多人

因心事过重 而走不动…

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动了情的人活着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人最怕的是这一生一死间,所有的奋顾身都是你一厢情愿。

要知道这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将心比心,你越是对一个人好,输得越狼狈,付出的精力越多,受伤的时候越痛。

网上有一个帖子:“有哪些道理后悔没有早点知道?

底下众说纷纭,其中有个高赞回答是:"酒喝六分醉,饭吃七分饱,永远不要对一个人好",真心这个东西不是人人都有,留给值得的人,才不会辜负。

人和人之间长久而舒适的关系,靠的不是一味付出和道德式的自我感动

爱情是一支双舞,两个人都跳不好没关系,可悲的是,只有一个人在跳,另一个人在旁站着。

西蒙波娃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渴望能见你一面,但唯有你也想见我的时候,我们见面才有意义"。

俗话说,人怕冷漠,心怕伤,所有温柔的付出,都应该有深情的回应,如果沒有,学会及时止损,多一点自知之明,少一点自作多情。

余生愿你不再委屈自己,不讨好任何的冷漠,才不辜负自己的真心。

避免失望的最好办法就是不寄希望于任何人任何事,期待是所有心病的根源,心不动,则不伤。

对于爱情,放下的瞬间是什么?

在离别的车站,她上了车,我没有像以往那样目送那班车消失,而是头也不回的走向家的方向。

不惑之年学会放手,你若有心,我何尝无心,你若无心,我随遇而安。

有首歌词唱道:"曾经在那个路上故意走散,有人贪婪,有人为了成全"。

所有的花开都有温馨的理由,所有的叶落都写着浓郁的牵挂。

后来我才知道,她并不是我的花,我只是恰好途经了她的怒放。

一念花开,一念花落,这山长水远的人世终究是要自己走下去的。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一一丰子恺在《不宠无惊过一生》

若睛天和日,就静赏闲云,若雨落敲窗,就且听风声,若流年有爱,就心随花开,若时光逝却,就珍惜过往。


来自网友:到老学的回答

谢谢邀请。个人认为,倘若能做到随遇而安,便是真正的放下了。过好当下,励志前行。不管风吹雨打,都能自强不息。


来自网友:百丈冰32的回答

回答:就是虽然忘不了但不再牵挂,时而想起但不再心痛。放下不是回避,而是面对时心也是平静。虽说放下很难,有的时候放下真的很容易,就在想开的那一念间。理解了别人同时解放了自己,想开了就是真正的放下了。

有时真是越想放下越牵挂,爱也放不下,恨也放不下,喜也放不下,愁也放不下。应该说放下太难了。

世上最让人放不下的是各种情和各种不平衡,可是不放又能怎么样,熬干了自己又能怎么样!有多少苦痛是因为放不下导致比当时更苦。这时想起了作家程然的一段话:“想起那针掉进水里,坚硬固执,针是针,水是水,永无融合的可能。而盐入水,却打开怀抱,释放所有。虽不见了自己,水却咸了。我们不可能改变的,也许是掉进水里的这个命运,但到底是做一根疼痛的针,还是做一把柔和的盐,自 *** 却在掌握。”我们应该向盐学习,不能因为放不下某些人和事而生硬固执,让自己疼痛不已,直接影响着自己的身心健康,那是十分不值得。我们为什么不能把那些无用的牵挂放到轻松里释然呢?让自己快乐才是真谛。


来自网友:南山大叔的回答

我觉得,真正的放下,是悄无声息的。比如,我们所想拥有的欲望,比如,我们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一个人,只有懂得放下,只有懂得举重若轻,只有懂得悄无声息,是一种真正的放下。

比如,真正能放下心中的利欲的,悄无声息。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在某种利欲场中行走,总是想着多拥有些物质利益,多满足一点自己的欲望,这也是很正常的心理。当岁月的年轮带走了许多东西,当时间改变了我们的所思所想,当我们的理想和世界观被年龄所改变,渐渐地,我们就懂得:一个人,活在世间,所享受的东西,不会需要太多。古人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也不改其乐,人,最重要的,是开心和快乐,有时候,放弃眼前过多的利欲,舍之后,必有所得,而这得,就是快乐。

而那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物质追求,并不是所有多人都能够透彻地了解个中含义,但是,追求少一点,满足的欲望低一点,也许,是我们可以真正做到的。而其实,到了一定的年龄,我们也对名利场上的东西,渐渐地看开了,看淡了,有时候,甚至不会再去追求,而这,其实就是一种放下,而这样的放下,其实,就是悄无声息的,有时候还,连我们自己,都察觉不到。

比如,真正能放下人际交往的纷繁复杂,悄无声息。“朋友不要太多,有几个知心就够好。”这句话道出了人际交往的真谛。人生在世,活到一定的年龄,自然懂得,真正的朋友,其实,不要太多,真心的交往,三五个足以。而这知心朋友,在你低潮的时候,嫩给你鼓励,能陪你喝几杯小酒;在你走错路的时候,及时地给你提个醒,这就够了。

当我们渐渐明白:人生就是这样,有时候,简简单单的人际关系,你反而会过得舒心和顺畅。于是,主动地远离该远离的人,君子之交淡如水地交往自己真心的朋友,这一个过程和阶段,其实,你也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而这个过程,悄无声息。


来自网友:晃晃悠悠的时候的回答

活着的人,没有谁可以真正的放下。

一路上,我们不断的捡拾一些东西,比如亲情爱情友情,美味佳肴财富,烦恼忧伤欢喜,生离死别牵挂等等,哪一样都不是说放下就可以放得下。

很多道貌岸然的修行者,以导师自居,要别人放下,而自己放下了吗?往往越是这些人越是放不下,他们或是为名,或是为利,若是放下了,早已远离喧嚣,深山老林修道成仙去了。

一个人所谓的真正放下,只有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将生命放下了才是真正的放下。


来自网友:笨笨李爱读书的回答

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吧,或多或少,时间或长或短,只要有过真心付出,一旦分开,就逃脱不了这种感觉。

我个人的感受吧,放不下的时候,感觉整个世界都被掏空了,吃不下,睡不着,胡思乱想啥的,这种痛苦应该很多人都有过。

其实对于很多的感情来说,分开之后,冷静想一下,其实更多的只是心里不甘,我不能得到,别人也不能得到。至于对方是不是真的如当初那么好?到底还有多么的爱呢?甚至知道,即使再次在一起,最终的结果也不会发生太多改变,只是给双方多添加一道伤害而已了。

真正的放下,并不是一定要忘记对方,有些人,终究是忘不了的。

真正的放下,是即使想起,或者见面,甚至看见对方已有新欢,心里仍然能够平静对待,并且这份平静,不是装出来的。

真正的放下,是自己已经完全不记恨对方,也不会处处都想到对方的不好。当然这也是内心的真实感受。

能够真正在心里祝福对方,是发自真心地希望对方好。或者直接不去理会对方以后会如何,好与不好,都与我无关。

一切处之淡然,平静!


来自网友:庞中源的回答

所有人的放下逃不脱四个字:爱恨情仇!

男人也好、女人也罢,一生不可能只遇一个彼此心仪、两情相悦的异性。这注定会产生复杂而必须面对,且还得处理好的各种关系。除一个选择为爱人之外,有的是朋友、有的是红颜或蓝颜知己、有的变成了情人(甚至是小三)。无须遮掩,这是人性。说冠冕堂皇的话那是十足的虚伪。

只是对于爱之外的情,站在有责任心和基本良知的正常人不得不、也必须处理好这种不正常的关系,不能把这种基于本为非恶的欲望和发生变成对别人的伤害。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最理智的方式和选择是放下。

对于仇恨,一生的各种交集和打拼总是难免的。纵然伤害再深,但冤冤相报何时了,冤家宜解不宜结哦!所以,对自己、对家人、对自己真有意义的人生,懂得和做到放下都是一个人成熟和圆润的理想状态。

放下是种胸怀,放下是种境界,放着是种解脱,放下是种成全,放下也最终是个人的圆满!


来自网友:心智无碍畅游虚空的回答

何为“放下”?“放下”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现象,它是智慧的一个开端。在中国文化中,“放下”尤为重要。

“放下”只是一个世俗层面的一个行为,它仅是一个开端,因为只有你懂得放下之后,才可以认识自性。因为“放下”之后还要出现另外一个更重要的事情,就是人们一直在梦的追求的那一个:“当下”或者叫做“活在当下”。

每当万缘放下之后,才能进入或者叫做勉强进入“当下”。有一句话叫做:“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每当人们向外求的时候,就是什么也得不到。因为外面的世界是无常之法,虽然很精彩,但是就像如镜中月水中花一样,无论如何努力,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获取什么。从此以后,所以智者的目光,不再向外去寻求,而向内去观察,向内求索。才引发了不可思议的妙智:“活在当下”。

我们的心向外求什么也不可能获得,包括我的身体,我的事业,我的家庭,我的一切,这些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年后,全部都会“飞灰洇灭”。因为时间是刹那不住的,因为时间从来没有停留过;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有什么样的能力,时间绝不会为你而停留。对你个人来说,百年后一切归零。

所以说当世界的万事万物,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把它挽留的时候,我们的眼光从纷扰的世界转回来了,观察自己的内心。才发现我们被外境骗的好惨:那些虚妄的金钱、地位、名声、财富、子女、家庭等,几乎耗尽了我们所有人的一生精力,诱使我们成了它的奴仆,使我们沦陷于它的反反复复的无常中,受尽折磨。当放下万缘,放下一切挂碍时,忽然心中有一个从未没有和那种自在,虽然这个自在是一个小自在,但是它是智慧的源头,智慧的开端。在不经意中,简单的一个放下,却获得了无尽的智慧。

世间的事情如果你不放下,即便是你活了一万年,你也无法处理完。人世间的事情真是没完没了的。因为只有“放下”万缘,“人心死”才能“道心活”。所以说“放下”是一切善法之初,也是智慧之源。放下也是从世俗走向出世,从愚昧迈向智慧。

因为只有放下,唯有放下,才能感受到“当下”。这个“当下”的含义极其深刻,就是这个当下产生了一切智慧的根源。所以很多中国人喜欢说;“活在当下”。

那么什么叫做当下呢?当下是禅宗的术语,即:本来面目,或者叫做心的本性,或者叫做回归自性。活在当下的意思就是安住在心的本性中,不行它境。

每个人的“当下”都不相同的,“当下”大致可以分成五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飞流瀑布。

最初观心的人或者修心的人,会发现自己分别念,就像飞流瀑布一样,从来没有停止过。可能没有多少人会相信,这其实是一个境界。这是因为你在观心了,修法了。虽然如此简单,世界上没有人多少人会领悟的。这是一个“觉”的开始醒悟。

第二重境界是江河水激流狂奔。

因为此时已有一点基础,所以说他的分别念,不像当初一样“飞流直下三千尺”。知道什么该放下,什么该舍去,有所舍就有所得,所以自心有所收敛。

第三重境界江河流水。

第三层境界是不容易达到的。此时可谓是真正的最初入道,开始修行了。虽然说自己的分别念现在就像江水一样流动不止,绝非像当初的飞流瀑布,一泻千里。此时对般若经典的文字有所领悟。



第四重境界江河入海。

江河水归入大海后,你在远处看,那天际的大海,海不扬波,似乎相当平静。此世的禅定境界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出现少许智慧。虽然海不扬波,但是这个还是有动摇的,还是有小波浪的,此时的心不容易动摇起来,但是,还是有涟漪的。

第五重境界定如须弥。

直定如须弥山王不动摇。此时才真正大功告成,智慧现前。此时已经脱俗入圣,成为一个真正的智者。

这一切归功于当初的“放下”,然后再转入“当下”。在文字的理解和诠释上,非常简单,然而他实际操作过程,却非常复杂。这原因是我们众生有八万四千个睡眠烦恼,就有八万四千个法来对治它,修证它。

中华传统文化底蕴非常深厚,这一切不可能就一蹴而就。所以回归传统,回归自心极为重要。一切自会从中而生。是一个智者,从来不会轻而易举的失去这个机会,应该认认真真的把握它。以放下入当下,心性本智,无离无合。

感谢你的阅读,谢谢你的关注。



文/心智无碍 畅游虚空

图/来源于网络


来自网友:爱生活的爱笑的眼睛的回答

可以从几方面讲一下。

1 年轻人如果是男女朋友分手了,当时可能会难受痛苦。但是经过长时间洗礼后,再次见到前男友,自己能够坦然地去面对他,这就是真正的放下。

2 如果是夫妻遇到问题能做到,控制好我们的情绪,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双方都宽容大度。这样也是一种真正的放下。

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有过了,痛过了,看破吧!爱过了,恨过了,放下吧!


来自网友:胡杨映月原创文学的回答

首先谢“头条问答”官方邀约作答!

所谓放下,我想应该如我们手提之重般,卸掉拖累或者重载轻松前行,而不是仅仅是肤浅的忘记。我想头条官方邀约作答的问题也是意指情感而言吧。

放下,在大部分人的思维模式里或许会理解为“放弃”,其实,不然。

“放下”,应该是对一段感情的珍藏,而不是放弃。


“放下”,是让自己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而后更好的生活,活出自己的样子(不放手的人容易活在自己编织的情网中而迷失自我,最终丢失自我)。

“放下”,是一种精神的解脱,把原先一直困惑的人和事情找到一种最合适的方式解脱,而后让曾经的人和事不再纠结。虽然不再纠结,但,不可能成为忘记,或许,放下是为了更好的珍惜这段情感和人,让自己和那个人,那份情,更好的保存起来。

假设放不下,或许由于太过于执着最终导致自己最爱的一个人或是一段情感最终变成了两个人的伤害,而成为一生的悔恨。


“放下”,往往伴随的是心痛,因为没有人愿意放下自己爱的人和值得自己幸福一辈子的情而离去的。

“放下”,往往也是一种生活的无奈之举,是一种无声呐喊,是一个心囚撕心裂肺的心声……

——胡杨映月

2018年3月20日11:24分书于石家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