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是否属于世界二三流?为何大家对村上春树等日本作家好感很高?

作者:admin 时间:2024-01-12 阅读数:47人阅读
来自网友:一往文学的回答

日本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问题应当分阶段来看。

1.日本文学起步较慢

日本的文字来源于中国,古代日本文学受到了中国文学的极大影响,集日本古代诗歌大成的《万叶集》就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影子,因此日本古代文学在起步时相对缺乏本民族的文化积淀。论文化渊源,希腊的《荷马史诗》给欧洲文学留下了独立自由的人本精神和丰富的写作木提,中国的《诗经》和《楚辞》分别奠定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基础,诸子百家的争论更是给中国的文人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思想基础。但是日本最初几乎是照搬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文学成就自然不高。当然,日本文学在10世纪也诞生了像《源氏物语》这样的文学巨著。

2.受到欧美文学中心论的影响

再说近现代的日本文学。日本近现代文学的起步更多的是学习了欧洲文学,尾崎红叶、幸田露伴、坪内逍遥、夏目漱石可看作是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先驱。在19世纪,欧洲各国文学都迎来了一个创作的黄金期。英国有三大浪漫主义诗人雪莱、济慈、拜伦,还有小说家狄更斯、萨克雷;法国有巴尔扎克、大仲马、雨果;19世纪之前文学成就不高的俄罗斯也涌现出一批文学巨匠,普希金、果戈里、托尔斯泰、契诃夫都大名鼎鼎。在欧洲文学发展如此辉煌的时期,日本文学相对不那么受重视也就可以理解了。

3.村上春树为什么那么受欢迎?

原因有三:

其一是作品内容符合现代人的阅读心理。村上春树的很多作品都描写了当代人的迷失、青春梦想的破灭、寻求生命方向的迷茫。村上春树笔下的后现代的社会背景下的人物经历,恰恰是我们很多人心理困惑。我们今天去读很多距离我们几十年、几百年的文学名著可能会感到与书中人物有距离感,但是村上春树笔下的现代社会似乎离我们很近,我们能够与书中的情感产生共鸣,自然也就对作品产生了共鸣。

其二要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来讲。日本和我们在人文环境、文化渊源上都有相似之处,因此比之欧美文学,日本文学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更容易被接受。而且,林少华先生优秀的翻译也让村上春树的作品更容易被中国读者接纳和喜爱。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前几年村上春树在年轻读者间很受欢迎,有个原因是"金句效应",也就是将村上春树作品中的好句子摘出来,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久而久之,年轻读者们似乎都能说上两句"村上春树金句",尽管又一些是其他人附会之言。

对于日本文学的评价,我们应该看到近现代日本文学对于欧洲文学的主动学习,以及在二战之后日本作家积极摆脱模仿,建立起了本民族的写作特色。而且,我们也要看到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已经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三岛纪由夫、村上春树也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在今天,我们不能武断地将所有日本作家都划入"二三流"当中去,而要客观公正对日本文学进行讨论批评,并且从中汲取精华和营养,从而建立起我们本民族更富有的文学宝库。


来自网友:李俊峰226675242的回答

评价一个国家的文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历史成就,一个是当代的文学成就。

从历史角度看,日本的《紫式部》、《源氏物语》、俳句,都是达到了相当的艺术高度。从现当代文学成就看,日本有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更有夏目束石、芥川龙之介、大岛由季夫、村上春树这样世界著名和有影响力的作家。所以日本文学在世界上应该是有一定地位的,不应属于二三流之列。

一个国家文学成就除天才作家的出现外、是与其社会发展程度紧密相关。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以后,走向现代化,并成为世界强国,这也影响了日本文学的成就。同时,日本文学有其鲜明的特点,突出个人的体验、新感觉主义影响、与世界文学新潮流的融合、鲜明的民族特点等,都是对日本文学的印象。至于村上,虽然在日本文学中他属于异类,但也具有上述的特点。这些都是大家对日本文学有好感的原因。


来自网友:书不通的回答

欢迎点击左上角,关注西弗绪斯。


题主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下面分开讨论。

一、日本文学是否属于世界二三流?

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以诺贝尔文学奖为例,有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两位获奖者。包括村上春树也持续被提名,除此之外,日本还有诸多优秀的作家作品。



中古时期有清少纳言《枕草子》、紫式部《源氏物语》;近代时期有夏目漱石《我是猫》、宫泽贤治《渡过雪原》;现代时期则更多,谷崎润一郎、三岛由纪夫、太宰治、渡边淳一等等,都在其各自的领域达到了极高的造诣。



尤其是三岛由纪夫,海外影响极大,被称为“日本的海明威”,也是著作被翻译成英文等外语版本最多的日本当代作家。

二、如何看待村上春树在中国的走红?

首先要提的是林少华,他是首位将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引进中国的译者,直到今天,村上春树大部分作品的翻译也被他垄断。可以说,村上在中国的走红,很大程度依赖于林少华译文的精彩



其次,村上春树并不是传统的日本文学作家,他的作品更具有一种普适性。村上本人也曾说到:“我一直致力于探寻人与人之间的孤独。”



“孤独”这样一种情感人人都有,读者通过阅读村上的文字,往往能找到一种熟悉感,由此村上的作品也就这样流行开来。


欢迎点赞评论,和本十八线评论员分享你的观点


来自网友:dazuifarmer的回答

假如日本是世界一流文学国家的话,那么英,法,俄,德,意是几流?就连美国都是文学二流国家,日本比美国还高或是在同一坐标?

世界文学发展到今天,不外乎诗歌,戏剧,小说三大门类,日本有哪一项在世界占据一流行列?是自娱自乐的俳句吗?或是在东亚范围影响力巨大的推理小说?

世界自列夫托尔斯泰之后,再无一流作家,自毕加索之后,再无一流艺术家,日本历史上有哪位能与二者等量齐观?

在越来越网络化,碎片化的现在,人的审美并不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日益进步。综观世界历史,能代表亚洲文化而在世界文学史写下光辉,灿烂一页的国家也只有中国,印度两个而已!


来自网友:云隐的回答

日本文学是具有自己独特魅力的,而中国人对于日本文学的接受,除去儒家文化圈的认同外,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文化对于国内的巨大影响也涵盖其中。中国近现代文学少不了日本文学的背影,如鲁迅、郁达夫、郭沫若等一大批文人受到日本文化的左右。这种借鉴是对于欧美文化与儒家文化交织的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二十世纪初,日本虽然经历了明治维新,带来了明显的变化,政治、经济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但日本文学的发展仍然相对缓慢,文学的现代化整体进程滞后。江户时期的文学观念和文学价值仍然处于主流,当时文学界的主流创作还是町人运作和武士运作。

在这两大主流创作之中,町人运作主要就是平民文学,并不过分强调文学启蒙的作用 ; 而武士运作则是当时的上流文学,从入学理念上就比较重视。注重德育功能,以实用性和功利性为主要目的。整个二十世纪,日本文学经历了诸多变迁。同时,也出现了新诗、剧等全新载体,一大批代表作家纷纷涌现,大大促进了文学作品的创作,现代文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明治维新对日本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这一背景下,日本文学也呈现出了双重特征 : 既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又有着一定的先进性。可以说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此时的日本文化发展处于多方冲突之中,尤其是传统封建社会的价值观和现代文学之间。

明治维新后,并没有彻底扫除传统的封建观念,江户时代的价值观念仍处于主导地位。在文学发展创作之中,町人运作和武士运作仍是两大主流。此时文学尚无新文学的精神及观念。为了实现文学观念的转变,一些文学先驱以文学为阵地,对江户时代文学中残留的阴霾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否定。一些文学创作者通过取长补短,通过引进西方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手法极大地丰富了日本文学创造,文化发展迎来了新的曙光,这无疑为文学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纵观整个二十世纪的日本文学史,不难发现仍然是以自我建立和追求人性解放为中心。这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治维新之后,随着现代自我价值和人文精神的萌芽发展,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也由此开始。特别是在强烈的封建资本主义革命社会束缚下,更加促进了近代日本的自我发展,这种结构导致了自我认同的缺乏、封闭。自我表达缺乏独立性,导致发展很不全面。

这一时期,日本文学发展十分矛盾,处于自我绝望和自我确立的过程中,以表达自我为中心,通常将自我问题看成是一种社会关系。比如这时期的代表作家夏目漱石在《我是猫》中,就试图探讨主体意识和人性解放。但这一时期,文学领域都普遍存在着自身人格缺陷,这种人格缺陷与当时的社会文化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这种自我悲剧在日本文学中并不仅仅表现为他个人的悲剧,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是整个社会的写照。



20 世纪上半叶,日本现代主义和无产阶级文学,如新兴艺术流派、新感觉派和东正教艺术流派,分别在日本文坛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贬低了“文学革命”和“革命文学”的价值取向。更关注自身与社会的内在关系,为自己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川端康成在日本文坛上颇有影响,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通过绝对的情感和主张来观察现实,反映社会的扭曲和异化。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军国主义达到巅峰,对外发动了侵略战争,文学领域的自我主张被军国主义彻底抹去,随之被抹去的还有文学作品里的自我,可以说,这时期的文学领域几乎成为真空。战争结束后,日本文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一些文学创作者呼唤建立新文学,也更加注重人与自由。

20 世纪下半叶," 性与爱 " 在文学中受到较大的冲击,当局对这一类文学作品严格限制,这也引发了文艺界对艺术的思索。



纵观整个 20 世纪的日本文学史,可以说在通向现代文学的道路上,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间纷纷扰扰,但没有出现明显的裂痕。相反,二者是一脉相承的。无论是哪一种流派,都是在继承优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大胆创新,才独辟蹊径,开辟出了一条条新文学道路,促进了日本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来自网友:鸿鹄迎罡的回答

村上春树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日本作家,目前除过“诺贝尔文学奖”之外,他把国内外重量级文学奖该拿的都拿到手软了。他虽然已过古稀之年,但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稳定的创作力,差不多3年左右就能出版一部长篇,这在世界文坛并不多见。

如今,他已经出版了《且听风吟》、《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1Q84》、《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年之礼》等15部长篇,几十本短篇小说集和散文、随笔、游记,还翻译过几十部作品,可以说,他是一位非常全面的作家。



村上春树有一个好习惯,对每一天的作息规律严格遵守,已经坚持了几十年。

他每天早晨5点准时起床,然后出门跑步10公里,接着吃早饭,早饭过后开始写作,每天给自己定下任务必须坚持写完4000字才罢手。下午是他自由活动的时间,酒吧、咖啡屋、茶馆是他常去的地方,他在这些地方可以遇到形形 *** 的人,从而找到一些创作灵感。

村上春树的15部长篇我读过10本,对他的作品相当熟悉,我谈谈他的作品为什么能在读者中有很高的好感和赞誉?



第一,村上春树的小说几乎都跟“青春”有关,是对青春岁月的追忆,非常适合年轻人阅读,这是他的小说广受欢迎的根本原因。

村上春树俘获中国读者的第一本长篇无疑是出版于1987年的《挪威的森林》,此小说于90年代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迅速掀起了“村上春树热”。

《挪威的森林》的主角是一群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刚进入社会后,面对复杂的社会和人,以及各种诱惑,感到无所适从,变得焦虑、茫然起来。在感情问题上,年轻人渴望爱和被爱,渴望被理解,却苦于没有足够的经验去应对和处理这些,所以,他们的心理脆弱而孤独,感到整个世界好像抛弃了他们似的。

面对复杂的社交问题和感情问题,一些年轻人选择了自我迷失,一些人年轻人则积极面对,经历许多痛苦后终于成长起来了。

年轻读者阅读《挪威的森林》,能从书中的主角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和成长痕迹,所以,会喜欢这本书,因为喜欢这本书而喜欢村上春树的所有作品。



第二,村上春树的所有文学作品遵循“雅俗共赏”的文学观念,专业评论家和普通读者都能从他的小说里读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

雅俗共赏是文艺作品里一种通用的审美观念,但要把它做到恰到好处并不容易。

过于文雅,过于严肃的文学作品,读后虽然能给读者带来震撼,产生心理共鸣,获得一种精神力量,但作品由于曲高和寡,会失去大部分读者,不利于传播。

过于媚俗,过于庸俗的文学作品,如同快餐一样,能给读者带来一时的心理安慰,但读过后容易忘记,很难产生广泛的影响力。



因此,把严肃和媚俗进行折中处理,让其“雅俗共赏”就能适应大部分读者的口味。

对一名作家来说,如果不去适当地考虑和迎合读者的口味,势必会被读者所抛弃。

在这一点上,村上春树做得很聪明,知道如何用作品抓住不同读者的阅读口味和文化心理,他的作品以青春和情感为主线索,在叙事中把现实和虚构融为一体,同时加入多种修辞手法和音乐元素,融合了青春小说、言情小说、推理小说、流行小说的多种特征,让作品通俗易懂,任何读者都能阅读下去,这是他的作品能够经久不衰的主要原因。



第三,在当代世界文坛,村上春树一直是以“好男人”的形象出现在读者视野,把文学当作一生的兴趣爱好去追逐。

除过前文所说他严格遵守作息规律之外,生活中的村上春树不抽烟,很少喝酒,待人彬彬有礼,非常有绅士风度。

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酒吧的老板,即使不写作也完全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写作对他来说,只是感受生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生的爱好,他从没有想过用文学来给自己争名逐利,虽然他现在已经很有名了。


来自网友:饮水君的回答

作为一个曾经的外国文学编辑,先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吧,显然是否定的。

一、从日本文学的世界影响力来看,日本很好地完成了文学输出。有三位日本作家曾经获得过在世界范围内最具声誉的文学奖项,诺贝尔文学奖。他们分别是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石黑一雄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作品,获封诺贝尔文学奖。

放眼整个亚洲,在此之前,斩获这个堪称世界文学最重磅奖项的只有两位作家——印度作家、被誉为“世界的东方诗哲”的泰戈尔,以色列作家、以希伯来文书写犹太人生活的以色列作家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

在川端康成之后,日本当代著名的存在主义作家大江健三郎于1994年再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瑞典文学院认为,川端康成“以卓越的艺术手法,表现了道德性与伦理性的文化意识,在架设东方与西方的精神桥梁上做出了贡献”。大江健三郎则“以诗的力度构筑了一个幻想世界,浓缩了现实生活与寓言,刻画了当代人的困扰与怅惘”。

如果说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是书写了幽冥玄远的日本美学,大江健三郎的文学作品则更加逼近尖锐厚重的现实世界,但他们的共同点,是用文字深入探索了人类共同面临的精神困境。

2017年,与鲁西迪、奈保尔被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的日裔作家石黑一雄再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认为,他的作品以其巨大的情感力量,发掘了隐藏在我们与世界联系的幻觉之下的深渊。

村上春树作为当代最具世界影响力、号召力、市场价值的日本后现代主义作家,其作品同样跨越了语种和文化的巨大差异,深入了人类的精神与灵魂,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

纯文学领域之外,日本也发展出精彩纷呈的类型文学。推理小说、悬疑小说、历史小说、妖怪小说、私小说……每个类型文学领域都有影响力甚巨的作家。

这样一个国度,谈不上文学一流,也绝非二三流。

再说第二个问题,为何大家都对日本文作家好感很高,如村上春树。

我想这种好感,一个是基于中国有大量的出版方,引进并出版了大量优质的日本文学作品,这些作品经过市场的筛选,走进读者的心灵,共情共鸣,打动了中国的读者

二个是像村上春树乃至东野圭吾这种级别的国民作家,打动读者的除了其写作,还有其精神面貌。答主本人作为村上春树数部中文版作品的编辑,在作品之外,更深深地叹服其创作态度、人生态度。

三个,或许就是距离产生美感了。毕竟,我们极少有见到日本作家本尊的时刻,总是在透过文字(还是经过精心处理后的文字)去看其人,如同透过一层柔光滤镜,美好总是增加了几分的。

最后我想说,日本作为一个地理意义上并不阔大的国家,却是一个在国民创造性上异常蓬勃的国度。某种意义上,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有多强大,最终决定这个国家能走多远。


来自网友:张超逸948的回答

大哥,还二三流?在文化输出方面绝对世界前三,我们不能一直自己骗自己了。


来自网友:浮生若梦946的回答

不存在与谁好谁不好 你自己喜欢的 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我们都知道论语 道德经好 看不进去 就像上学一样 那谁都不喜欢 开卷有益 爱看什么就看什么 就算看看美剧也能学到不少东西 喜欢看的就去看 强迫带不来快乐 国人喜欢一样东西大多存在羊群效应 所谓喜欢村上 往往等于挪威的森林 然而挪威的森林根本就不等同于村上的大多数 或者说其他所有的小说风格 不过是大家都在说 所以我也要说 不说显得没有内涵罢了

另外之所以喜欢日本文学 或许是因为现在中国跟八九十代的日本社会形态好经济形态差不多? 读者从中找到了一部分自己来安慰自己也不一定

另外 可能说来不好听 有多少人去买书 买精装版放在家里 很多书显得自己很有知识? 其实只所以现在日本文学处于世界中上游 是因为日本人爱读书 爱读微型本 小小一本书只为了好携带 而不是为了摆着好看 值得国人深思

遛狗时写的 有些语无伦次 实在是我家的狗拉着我走太不好控制 见谅


来自网友:茕茕鸱鸮的回答

在二三流之辈的心目中

天底下的一切都不入流

芥川龙之介(获诺奖)、松本清张、村上春树、东野圭吾、渡边淳一、川端康成(获诺奖)、夏目漱石、大江健三郎(获诺奖)、江户川乱步、三岛由纪夫。十个作家中就有三人荣膺诺贝尔文学奖,这样的文学水准不知属于世界哪一流?而且但凡中文系本科的毕业生,应该都知道这十名蜚声国际驰誉世界的著名作家。